走位盐CS1与铬酸就可组成装饰铬电镀液,该溶液。能自动调节,低浓度、高效率等特性,对于要求其电镀速度达到最高值,而带出槽液的铬酸保持到最低值的电镀过程,该溶液适用于连续生产,同时避免对镀液的周期分析。
一.特性与用途:
1.适用于一般装饰性铬。
2.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
3.电流密度范围广泛,不易产生烧焦现象,有极佳之覆盖力。
4.能自动调节催化剂浓度,镀液稳定,易于控制。
二.镀液组成及操作条件:
铬 酸 |
225-279g/l |
走位盐CS1(N8341) |
16-19g/l |
温 度 |
38-420C |
阳 极 |
铅锡合金(含Sn7%) 阳极面积:阴极面积=2-3:1 |
比重(波美度) |
10ml/l |
阴极电流(Dk) |
0.2-0.25ml/l |
(阴极电流密度为11A/dm2时,得以平均厚度为0.5微米的镀层所需电镀时间为5-6分钟,若电流密度为11A/dm2,所需电镀时间为3-4分钟。如考虑待镀工件表面的电流密度的差异,日常所电镀的镀层平均厚度至少是所要求的镀最小厚度的2倍。)
三. 镀液配制:所必须执行的过程:
将槽容积的3/4的纯水装入槽中并加热至温度为500C,在连续和有力的搅拌上慢慢加入铬酸与CS1走位盐,当所有的盐加完后,应继续加热至温度60-650C间且保温两小时,在这一过程中溶液必须用棒搅拌,使沉淀物从槽底移动起来(充分与镀液接触)。经过混和后,这些少量的残留于槽底的沉淀物也许被忽视,但槽中必须有这些沉淀物,这些可溶性的物质的存在提供了槽液的自动调节功能。当镀液从一个槽转到另一个槽时,千万别忘了其槽中的这些沉淀物。槽液的温度不应超过650C。配制后,一般要以大阳极小阴极正常电流电解3-4小时。
最后冷却槽子,用水冲稀溶液直到混和后溶液的比重为1.170, 冷却时波美度为21度,与工作温度时溶液比重为1.165,波美度为20度相对应。在使用前,溶液必须在操作温度下连续搅拌至8小时。
如果镀槽是铅衬槽,冷却的镀铬液只有在经过上述处理后才能装入铅衬槽中(与槽衬接触)。槽子最好连续保持在工作温度状态。但是假如槽子冷却了,那么在给槽子升温时,必须用棒全面而频繁地搅拌镀液。对于经过休息日或较长时间的停产后,上述处理过程将是非常重要的。
四. 镀液的比重(浓度):
镀液在150C时,比重1.170,波美度21度与镀液在320C时,比重1.165,波美度20度相对应。
五. 镀液的维护:
1. 镀液具有自调节功能,为了使镀液处在正常工作状况,必须使镀液保持在指定的温度与比重(浓度)状态。
2. 镀镍工件必须在清洁的流水中漂洗,以防带出的硫酸盐进入镀铬槽内。
3. 镀槽应周期地用搅拌器或低压力空气进行搅拌以保证溶液与活泼的沉淀物充分接触。假如生产实行一班制或二班制,就应该一天搅拌溶液一次,同时让溶液澄清约30分钟。若生产实行三班制,溶液除停工期之外,一般不需搅拌。
4. 纯水添加以保持槽液的容积。
5. 定期限添加铬酸与CS1走位盐以调整液的浓度,以保证其浓度不变。(分析说明书承索即寄)
6. 定期搅拌溶液使槽底的沉淀与镀铬液充分接触,电镀镍工件经过清洁的流水漂洗以防其带出的硫酸盐进入铬槽,这样的自动调节控制了CS1走位盐催化剂的浓度。一般情况下,无必要对溶液做定期分析。
7. 当镀液需分析时,应在镀液至少经过1小时间隙搅拌后,温度为工作温度时进行取样化验,且用塑料容器装化验镀液(分析取样镀液体积要求250ml)。
比重400C |
调整溶液比重所要添加的铬酸与CS1走位盐量 |
||
S.G. 1.135 1.140 1.145 1.147 1.150 1.152 1.155 1.160 |
波美度(Be) 17.1 17.7 18.3 18.5 18.8 19.0 19.3 19.8 |
铬酸(g/L) 37 29.5 26 22.5 15 11 7.5 0 |
CS1走位盐(g/l) 3 2.5 2 1.5 1 0.8 0.5 0 |
分析标准
铬酸总量:225-279g/l (最佳值240g/l)
硫酸:0.9-1.1g/l(最佳值1.0g/l)